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原版阅读
朱双云文集/朱双云著;赵骥辑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6原版阅读
(民国早期戏剧文献书系)原版阅读
ISBN 978-7-5077-5504-6原版阅读
Ⅰ.①朱… Ⅱ.①朱…②赵… Ⅲ.①话剧-戏剧史-中国-文集②话剧剧本-作品集-中国-现代 Ⅳ.①J809.2-53②I234原版阅读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48248号原版阅读
出 版 人:孟 白原版阅读
责任编辑:潘占伟原版阅读
印制总监:张 翔原版阅读
出版发行:学苑出版社原版阅读
社 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原版阅读
邮政编码:100079原版阅读
网 址:www.book001.com原版阅读
电子信箱:xueyuanpress@163.com原版阅读
联系电话:010-67601101(销售部) 67603091(总编室)原版阅读
经 销:新华书店原版阅读
印 刷 厂:北京信彩瑞禾印刷厂原版阅读
开本尺寸:710×1000 1/16原版阅读
印 张:70.5原版阅读
字 数:746千字原版阅读
版 次:2018年9月第1版原版阅读
印 次:2018年9月第1次印刷原版阅读
定 价:390.00元(精装上下册)原版阅读
朱双云(1889-1942)原版阅读
1935年朱双云父亲朱青士、朱双云、朱双云夫人方红叶、朱双云女儿朱衡合影原版阅读
1935年11月24日朱双云摄于武昌枪水堂原版阅读
1936年8月23日朱双云在天声舞台经理室办公照原版阅读
1936年8月4日朱双云和女儿朱衡合影于汉口香山寺原版阅读
《朱双云计划戏曲调查》,载《快报》1969年10月14日原版阅读
朱双云遗嘱(1941年立)原版阅读
前言
一、关于朱双云原版阅读
朱双云是一位对于中国话剧史研究有着特殊贡献而又被历史的红尘湮没的学者。原版阅读
他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参加了学生演剧,是中国话剧萌芽时期新剧运动的亲历者和见证人。1913年,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以编年体的形式撰写了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专著——《新剧史》,并于1914年出版。按:朱双云《新剧史》一书为民国时期较为稀缺的戏剧文献。20世纪50年代,上海剧协的董天民曾致书朱双云之女朱衡,向其征集该书,拟编入纪念话剧运动五十周年的史料集,未果。原版阅读
朱双云原本可以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过其安逸舒适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话剧,选择了颠沛流离的戏剧人生。原版阅读
1914年7月,他作为郑正秋最得力的助手,随新民社一同赴汉口演出,此行开启了他沪汉之间长期的旅行演艺生涯。此后他一直往返于沪、汉两地,直至1928年在汉口再婚定居。原版阅读
他因卷入家族内部的房产纠纷而导致其第一段婚姻的破裂,于1917年11月与第一任妻子顾浣云离婚。顾氏生有一子,名耀衣。顾氏对朱双云的影响极大。她是一位书法家,1914年出版的《新剧史》一书的封面,便是由她题签的。顾氏名中有一云字,而朱双云原名朱树鹤,字云甫,亦有一云字,故朱双云将其书斋命名为“双云馆”,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双云,一直沿用,以至于后人只识朱双云而不知朱树鹤了。原版阅读
离开郑正秋的新民社之后,朱双云曾一度加入民鸣社,又曾短期赴杭州笑舞台演出,但限于史料,具体情况不详。原版阅读
1916年,上海笑舞台开张后,朱双云入笑舞台,与宋忏红一起主办《笑舞台》报,宣扬新剧。他曾在《笑舞台》报上连载《新剧六年记》。此连载主要记述“甲寅中兴”之后上海各新剧团体发展的状况,可以视作其二十多年之后撰写的《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一书之雏形。原版阅读
20世纪20年代初,顾无为在汉口创办导社,随即迁往上海,入大世界乾坤大剧场。朱双云因顾氏之邀,加入导社,协助其经营导社。1924年,顾氏赴港。朱双云遂迁社于汉口,继续以导社之名演绎新剧,直至1928年。同年,朱双云与方红叶结婚,生女朱衡。方红叶苏州人,原为影戏演员,后入戏曲界,1975年去世。原版阅读
30年代初,朱双云在汉口经营剧场,开办标准平剧团。原版阅读
抗日军兴,朱双云积极参加全国剧人抗敌协会的工作,自创剧本,坚持义演,募集10余万元之资金,支援前线将士。原版阅读
1938年武汉失守之后,朱双云举家西迁入蜀。因在汉口期间曾与教育部次长张道藩有旧,遂在重庆教育部戏剧组谋事。其间完成了《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一书,作为1914年6月出版的《新剧史》的姊妹篇。可惜的是,朱双云生前未能看到此书的正式出版。原版阅读
1942年3月31日,朱双云因肺病不治辞世,享年53岁。原版阅读
朱双云一生经历丰富。他是一位戏剧史学家,曾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早期话剧运动的资料,这些资料成为今天研究话剧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他又是一个新剧运动的实践者,学生时代便登台演出。加入新民社之后,更是经常粉墨登场。然肺疾声喑,故算不得是一位好演员。朱双云于新剧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编剧。他一生编写了大量的新剧脚本,只是由于大部分散佚,史料匮乏,仅知其在导社期间曾编有数本新剧剧本,十分卖座。此外,朱双云还是一位精明的剧场经营者。他在汉口期间经营的天声舞台,颇有声色,对于剧场的管理亦颇有建树。原版阅读
二、关于《朱双云文集》原版阅读
笔者从2007年开始研究朱双云,已逾10年。其间曾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2015年笔者校勘完成朱双云的《新剧史》和《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两书,并由上海的文汇出版社出版;2016年笔者从《社会月报》、《戏剧画报》、《蜜丝》、《戏》等民国时期的刊物上,辑录出了朱双云撰写的《菊部珍闻》,由北京的学苑出版社出版,这是朱双云的《菊部珍闻》首次完整地呈现于世人的面前。原版阅读
此次出版的《朱双云文集》,收录了朱双云的《新剧史》、《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二书校勘本的增订版,朱双云编写的剧本《巾帼英雄》、《淝水之战》、《平壤孤忠》、《汪精卫卖国丧身》、《碧血黄花》、《岳飞》,以及朱双云发表在报刊上的一些与新剧发展密切相关的文章,如《新剧六年记》、《三十年前之学生演剧》、《我与戏剧的关系》等,共11种。剧本及文章未做校注,以影印的方式收录。原版阅读
《新剧史》是我国第一部话剧编年体的史书,成书于1914年,至今仍是不可多得的早期话剧的重要文献。笔者曾于2015年校勘该书。原版阅读
《初期职业话剧史料》1942年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版本在国内极难寻找,目前仅知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有藏。原版阅读
《新剧史》与《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两书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尽管两书出版的年份相差了28年之久。《新剧史》主要记述了新剧“甲寅中兴”之前的发展情况,而《初期职业话剧史料》则记述了其后新剧发展变迁的情况,两者互为补充,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新剧运动的历史沿革。原版阅读
朱双云在完成《新剧史》之后,曾有意继续撰写“甲寅中兴”之后的新剧发展史。他在主持笑舞台期间,曾在《笑舞台》报上发表《新剧六年记》,可以视作《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一书的雏形。全书所记述的内容,基本上是从新剧运动的肇始,至20世纪30年代前后,全国文明戏运动发展的概况,是书可以视为朱双云1914年出版的《新剧史》一书的补充。《新剧史》一书以编年的方式,记录了早期中国话剧运动的发展轨迹,而《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一书则以早期职业话剧团体为线索,以专题的方式,记述了当时活跃在上海、武汉、平津和江浙地区话剧团体的经营情况,为我们今天研究早期话剧史留下了翔实且珍贵的史料。原版阅读
民国文献的校勘,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民国文献不属于古籍,保存的状况十分堪忧,加上纸张的酸性化十分厉害,稍稍翻动,便破损严重。笔者在校勘《新剧史》时,便运用了多家图书馆的藏书。由于底版不清晰,更因为笔者自己学识浅薄,校勘中出现了诸多的差错,故2015年文汇出版社版本中错误甚多。每每提及,常常汗颜。原版阅读
《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一书的校勘,与《新剧史》情形相仿。由于原版品质十分恶劣,字迹模糊,辨认困难,故而2015年4月校勘本出版之后,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总在寻找机会补救。原版阅读
此次《朱双云文集》的出版,为《初期职业话剧史料》及《新剧史》二书校勘本的修订提供了契机。除进行必要的增订外,笔者还为两书附录了原版,以方便研究使用。因有新的认识,增加了笔者《对于〈新剧史〉一书的再认识》、《对朱双云的再认识》和《〈初期职业话剧史料〉校勘补记》三篇研究文章,请读者批评指正。原版阅读
《朱双云文集》中收录的剧本,如《巾帼英雄》、《淝水之战》、《平壤孤忠》、《汪精卫卖国丧身》、《碧血黄花》、《岳飞》,均属稀见版本,可以管窥朱双云编剧的风格;其剧作之内容,亦能反映朱双云的编剧思想。原版阅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朱双云文集》所收录的这些剧本,均为朱双云在汉口期间致力于戏曲改良的作品。有关这方面的情况,长期以来,限于文献之匮乏,一直不得其详,仅从旁人的记述中略知朱双云在经营剧场时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己动手编写剧本。从《朱双云文集》所收录的几个剧本来看,朱双云编剧之一大特点,便是借古讽今,内容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反映了朱双云爱国抗日的政治倾向。原版阅读
朱双云涉足戏曲界的历史很早,据他自己说,他对于戏曲的热爱是在“光绪之末时”《菊部珍闻·弁言》,《蜜丝》1931年第2卷第2期。。那时没有演出说明书,要想全部听清楚唱词,就得坐在戏园的前排,逐句记录。朱双云便以这样的方式,在戏园度过了许多的时光,能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名伶贵俊卿等人。“俊卿健于谈,我则因之而得鞠部珍闻不少。”《菊部珍闻·弁言》,《蜜丝》1931年第2卷第2期。朱双云早年曾一度远赴汉口以新剧谋生,回沪之后,“重得与诸伶游,积习难除,日又以探讨剧闻为务”《菊部珍闻·弁言》,《蜜丝》1931年第2卷第2期。。其间经汪仲贤的介绍,朱双云又结识了新舞台的夏氏兄弟和周凤文、曹辅臣等人,“晤对一室”《菊部珍闻·弁言》,《蜜丝》1931年第2卷第2期。,讨论戏曲。原版阅读
20年代末,朱双云曾一度回到上海,接手著名的丹桂第一台,将汉剧引入上海。原版阅读
汉剧为京剧之祖,当大老板程长庚在日,凡曾聆其戏者,乃知斯言之非谬。董京剧之板眼韵脚,无不据汉剧而来。惟是京剧风靡一时,举国若狂。凡嗜剧者,惟知京剧行腔运调,悠扬动听,第未尝及京剧之精。于是对于汉剧,遂渺视之。洎乎今日,汉剧几成《广陵散》矣。兹有剧界先进朱双云及周殿臣等,鉴乎汉剧之日渐淘汰,爰集汉剧巨子余洪元等,组织汉班,商于本台。俾汉剧得赖以不沦于灭亡,而海上梨园,复得以一新耳目。并为提倡剧粹起见,特定于本月十五夜起,开演汉剧。汉剧名角全材须生余洪元、第一花衫牡丹花等二十余艺员现已来沪。第一夕打泡剧,余洪元全本《兴汉图》、牡丹花《流民图》,唱做均极有精采。预料演之后,必将轰动全沪之歌曲周郎也云云。《丹桂第一台将演汉剧》,《申报》1929年12月16日。原版阅读
丹桂第一台,近由朱双云君接办,专演汉剧,为沪人士一新耳目。汉剧中之有余洪元,犹京剧中之有谭鑫培。据洪元告人,当年老谭在世时,偷闲听伊之佳构,作京剧之参考。语虽夸大,而汉剧之为老谭所重视,亦自是可信。前晚余洪元与牡丹花二名角在大西洋宴请报界票界时,周信芳(即麒麟童)、郑正秋、孙玉声诸君,俱有极精透之演说,对于汉剧,推重备至。由是益足征汉剧之艺术与地位,确有一捧之价值矣。据研究汉剧者云,牡丹花与大和尚合演之全本《活捉三郎》,做工、表情,远在京剧之上。演时疑人疑鬼,疑假疑真,阴风飒飒,不堪逼视。其艺之神化,即此可以想见。十七夜开演,当往观之。梅花馆主:《梨园杂记》,《申报》1929年12月16日。原版阅读
正是有这样的经历,朱双云对于“梨园珍闻,尤尽得无遗”《菊部珍闻·弁言》,《蜜丝》1931年第2卷第2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双云在《戏剧画报》、《蜜丝》、《社会月报》、《戏》等刊物上开辟了“菊部珍闻”专栏,将在梨园界所见所闻的“菊部珍闻”陆续整理发表,计百余则。他本有结集出版的意愿,但抗战军兴,未能遂愿。2016年,笔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将散见于各处的《菊部珍闻》辑录出来,由北京的学苑出版社结集出版。因该书整理出版距今仅两年,且目前并无大的修订计划,故此次出版《朱双云文集》未将其收入。原版阅读
囿于文献,朱双云在戏曲方面的努力,一直以来不受重视。此番出版《朱双云文集》,专门收录了其在武汉抗战期间所创作的剧本,便试图说明其在戏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朱双云文集》中收录剧目有《巾帼英雄》、《淝水之战》、《平壤孤忠》、《汪精卫卖国丧身》、《碧血黄花》、《岳飞》,除《巾帼英雄》、《岳飞》和《淝水之战》外,余者均为现代戏。将现代内容纳入传统戏曲,可以视为朱双云编剧的一大特色。原版阅读
《巾帼英雄》是1937年由汉口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汉口市剧业剧人劳军公演团编印的“审定国防剧本”。剧本的第一场:原版阅读
(四太监、童贯引道君皇帝及康妃上唱)(西皮原板)恨金邦贪无厌中原来进。原版阅读
《淝水之战》是朱双云创作于1939年的剧本,剧本首页注明“歌剧剧本,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等字样。原版阅读
登场人物:原版阅读
梁成,净原版阅读
毛当,老生原版阅读
王统,丑原版阅读
苻融,武生原版阅读
秦王苻坚,净原版阅读
《平壤孤忠》,收录在吴潄予主编的《戏曲丛书·歌剧辑》第一种之中,该书由中国戏曲编刊社于1940年3月出版。剧本的第一场:原版阅读
登场人物:原版阅读
日本兵八人,武行原版阅读
野津道贯,净原版阅读
大岛义昌,丑原版阅读
探子,杂原版阅读
野津道贯:(唱二黄摇板)支那宣战太不自量,原版阅读
大岛义昌:(接唱)昏庸老朽李鸿章!原版阅读
《汪精卫卖国丧身》,收录在吴潄予主编的《戏曲丛书·歌剧辑》第二种之中,该书由中国戏曲编刊社于1940年5月出版。剧本的第一场:原版阅读
登场人物:钟国魂、周若兰原版阅读
角 别:生 旦原版阅读
未开幕后台作敌机投弹声、轰炸声,民众惨呼、痛哭声。原版阅读
……原版阅读
钟国魂:(唱摇板)吾心中只把那敌人来恨!原版阅读
周若兰:(接唱)害得吾翁和子弹下丧身!原版阅读
《碧血黄花》,由中国戏曲编刊社于1940年8月出版。剧本的第一场:原版阅读
黄兴:(上引)矢忠革命,宵旰忧勤。(坐介)(念诗)誓守中山教,死生不贰心;鼎新须革故,主义尚三民。在下黄兴……原版阅读
……原版阅读
赵声:(唱西皮摇板)可恨鞑奴心太忍!原版阅读
《岳飞》,原作顾一樵,朱双云改编,发表于《文史杂志》第4卷第11、12期,具体日期不详。原版阅读
以上是剧本的情况。原版阅读
《新剧史》出版之后,笔者有幸结识了朱双云在大陆的第三代后人周爱光女士。她对笔者研究朱双云的帮助颇大,还无偿提供了府中珍藏的朱双云生前的照片和手迹,使笔者对朱双云的认知进一步加深。此次出版,特将这些照片和手迹放在书前,以示纪念。原版阅读
此外,同事胡传敏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献,如朱双云的《新剧六年记》便是经他介绍,从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收录的《笑舞台》报中辑录出来的。因借此次出版《朱双云文集》的机会,向周女士及胡传敏先生特致谢意。原版阅读
以上是为《朱双云文集》编辑、出版之缘起。原版阅读
赵 骥原版阅读
新剧史《新剧史》目录《新剧史》原版目录序言《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序《新剧史》自序纲目《新剧春秋》序内史 春秋传记朱双云传(沈所一)钱於戏传郑药风传本纪剧人本纪序幼雅本纪明玉本纪优游本纪化佛本纪钟声本纪无恐本纪药风本纪寒梅本纪悲世本纪怜影本纪天知本纪君磐本纪石痴本纪绛士本纪受之本纪子美本纪半梅本纪镜若本纪无为本纪双云本纪(管义华)汪君良吴一笑刘航燕董天厄许漱梅傅秋声徐行素陈素素吴冷笑王病僧洪警铃陆子青张则鸣陈镜花评论对于联合演剧之意见答客难告新剧家正名新剧家剧人戏子艺员派别生类旦类轶闻轶闻之一《情天恨》《新茶花》《珍珠塔》演剧笑话《劫后姻缘》《都督梦》《劫余灰》饭萝〔罗〕当气球《爱之花》《缘外缘》漆身豫让与古为徒人心大变《新加官》考杂俎王无恐郑正秋说小生说旦角一技之长说包银《红楼梦》黄幼雅《恩怨记》《聊斋》戏《杀子报》新剧家之新名剌〔刺〕勿忘顾无为之演说灰鼠换猪皮小说(箴剧人也)补漏洞箴不自量之评剧家拉杂话究竟谁先谁后移风社之一瞬《玉堂春》新剧本事揣摩篇(沈所一)篇一 剧名篇二 剧才篇三 饰装答客问(沈所一)覆友人论新剧书(沈所一)劝学篇(沈所一)戏拟新剧公会复梨园公会书(沈所一)何苦来(沈所一)望眼将穿矣(沈所一)陈伯和(沈所一)旧小说之有裨世道人心(沈所一)是亦一消遣法也(沈所一)新民、民鸣之人才(沈所一)新剧丛谈(仲贤)新旧剧之异点(仲贤)各埠观剧人之心理不同(仲贤)剧本之难得(仲贤)不必假社会教育名义(仲贤)说演戏之脚本(心史)《爱之花》《珍珠塔》之有关社会教育谈童子生卓哉二子观剧心理十老四小说东话西(行素)行素拉杂话补遗《新剧史》补遗碎言《恶家庭》《马介甫》《黄孝子万里寻亲》《杀子报》《新剧史》跋言自跋附录一:对《新剧史》一书的再认知附录二:对朱双云的再认识
初期职业话剧史料《初期职业话剧史料》目录前言一、职业话剧的起原〔源〕二、创始职业话剧的进化团三、独树一帜的开明社四、新民社的崛起五、民鸣社和明明社六、曲高和寡的新剧同志会七、启民社和移风社八、短命的新剧公会和昙花一现的联合公演九、创始男女合演的民兴社十、笑舞台的前前后后十一、大声公司和药风社十二、到游戏场去十三、导社的始末十四、话剧与新舞台十五、武汉的职业话剧十六、职业话剧在平津十七、各地的职业话剧十八、演员表十九、剧目表二十、自传之一章:我与初期话剧之关系附录一:关于《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一书附录二:《初期职业话剧史料》校勘补记一、初期的笑舞台和大成社二、大声公司风波三、朱双云二度主持笑舞台四、前期和平社时期的笑舞台五、笑舞台新中华剧社六、后期和平社时期的笑舞台七、笑舞台今古大戏院八、笑舞台罗汉剧社九、笑舞台新生命剧社十、笑舞台“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