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1908-1994)晚年照原版阅读
晚年莳养花草的翁偶虹原版阅读
翁偶虹观看脸谱原版阅读
翁偶虹与弟子张景山原版阅读
翁偶虹携弟子张景山观看脸谱展原版阅读
翁偶虹手书《七十自铭》原版阅读
《回荆州》翁偶虹饰演张飞原版阅读
《湘江会》翁偶虹(左)饰演纪颜,毓松声(中)饰演吴起原版阅读
《闹朝扑犬》翁偶虹饰屠岸贾(左),说书红饰赵盾(右)原版阅读
《高平关》翁偶虹饰高行周(右),说书红饰赵匡胤(左)原版阅读
《匕首剑》翁偶虹饰秦舞阳(右),张玉玺饰荆轲(左),吴幻荪饰秦王(右二),景孤血饰赵高(左二)原版阅读
翁偶虹手绘《下河东》欧阳芳原版阅读
翁偶虹手绘《长坂坡》张飞原版阅读
翁偶虹手绘《滑油山》地理鬼原版阅读
翁偶虹手绘《巡山大话》大喽啰原版阅读
翁偶虹手绘《彩毫记》高力士原版阅读
翁偶虹手绘《陷空山·无底洞》脸谱扇面原版阅读
翁偶虹设计的脸谱草稿(一)原版阅读
翁偶虹设计的脸谱草稿((二)原版阅读
翁偶虹题字原版阅读
欧阳中石题字原版阅读
序
戏剧大家翁偶虹先生,十六岁时名自己的居室为“六戏斋”。六戏者,听戏、学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也。画戏,在翁老丰饶跌宕的戏剧生涯中占有重要一席。继齐如山之后,翁老以其“钩奇探古”的学术特色和绘制风格,成为京剧脸谱一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巅峰人物。原版阅读
画戏的范畴,是从搜集、摹画、绘制开始,进而研究戏曲脸谱的艺术规律。翁老早年对于脸谱的爱好,是基于他对花脸表演艺术的酷嗜。孩童时代,他便从姨父梁惠亭先生和名票胡子钧先生学唱花脸。遇有粉墨登场,常烦盟兄刘连荣帮忙勾画。由于不甘旁人“彩画人头”之诮,遂尝试着自己拿起了画笔,揽镜濡染。正如他在《我与戏曲脸谱》文稿中,回忆当年初涉菊坛时的情景:“我初次登台演唱,自己不会勾脸,由教我唱戏的老师代为勾画。老师用各色彩笔,从容不迫地按着我的眉、眼、额、鼻各个部位,熟练而有顺序地勾、画、填、晕,只用一小时的工夫,我已变了另外一副面目,使我惊奇而羡慕……”稍长,从脸上勾画,激起探讨脸谱的来源、衍变以及艺术个性的兴趣。为便于保存,发展为纸上临摹,分门别类,装潢成册;有特殊扮相的,还加画盔头、髯口、服饰,以准确地记其舞台风貌。原版阅读
从那时起,“六戏斋”俨然变成了一间画室,彩笔鳞列,翰墨藻陈。他常常午夜在茶楼戏园观赏杨小楼、尚和玉、钱金福、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诸京剧名伶的精彩表演,默记脸谱,不等戏散,便一溜儿烟地转回家门,挑灯拈毫,仔细摹画,潜心之下,不知东方之既白……京剧以外,还临摹搜集了昆曲、山西梆子、汉剧、秦腔、川剧、绍兴大班等剧种的名家脸谱。与北昆侯益隆、郝振基、侯玉山,晋剧乔国瑞(太原狮子黑)、张玉玺(张家口狮子黑)、彦章黑、马武黑、金铃黑,绍兴大班汪小奎、小恒珊等净行巨擘契交忘年,盘桓切磋。旦角脸谱,如北昆《棋盘山》的钟无盐、山西梆子《美人图》的丑姑姑等,亦收珊瑚于铁网,展珠玑于陋室。原版阅读
钩奇之欲促发了探古之心。翁老在创办“辛未社”票房,邀请四九城票友弦管试声期间,宛转托人,数经周折,终于搞到了一部出自清宫昇平署“供奉”之手的《钟球斋脸谱集》,共七十二帧。鉴其谱式古朴简洁,知为同光故物,于是理其破碎之迹,施碧研朱,珍重摹画……原版阅读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翁老陆续在当时的《剧学月刊》《戏剧月刊》《三六九画报》《立言画刊》《北平晨报》《新民报》上,撰写介绍、阐述脸谱产生、地位、性能、分类以及勾法的文章,影响甚广,声誉鹊起。在著述中,在广泛分析众多谱式并深入探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脸谱艺术的演变,总结脸谱艺术的规律,第一次按照汉字 “六书”的体例,提出脸谱 “五性”说,即:脸谱的说明性、脸谱的象征性、脸谱的评议性、脸谱的性格性、脸谱的形象性。并完善了戏曲脸谱分类方法,将向来难于统一的脸谱门类科学地划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六分脸、十字门脸、花脸、元宝脸、花元宝脸、歪脸、象形脸、神仙脸、僧道脸、太监脸、揉脸、英雄脸、小妖脸,共十六种;进而阐明了脸谱构图的“主、副、实、界、衬”五色。翁老的这些研究成果,从脸谱的内涵、分类、构图三个方面充实了脸谱艺术理论,并使脸谱由一种舞台化妆技巧,真正升华为一门系统研究的学问。原版阅读
此外,为了使大家更直观地辨识京剧脸谱,翁老还巧用“遥条辙”总结出“脸谱色彩口诀”:“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再有,翁老还匠心独运地探讨出焦赞、张飞等人物,以主色“通天黑”代表“黑脸”的立体结构,为梨园界推重和仿效。原版阅读
随着脸谱研究的渐次深入,绘制技法亦日臻精到,内外行均以拱璧视之。当时的书画名店“荣宝斋”曾以每帧银元二十块的润笔,倩其绘制“四大金刚”、“十二生肖”扇面两帧。并由吴幻荪建议,再烦其绘制屏条四幅,请四位翰林分别在每幅上题字,陈列于“荣宝斋”书画之林,观者如织。此外,其所绘精品还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原版阅读
在翁老六十余年的“画戏”生涯中,其创作和设计脸谱始终坚持着三条原则:一是实用,二是巧用,三是慎用。从“实用”方面讲,翁老作为编剧家,是剧中各个角色的第一塑造者。演员在拿到剧本之后,还需要一个细致地咀嚼、消化过程。相比之下,编剧家就更加容易在第一时间接近剧中人。所以,翁老常常从扮相上为演员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他为李少春、袁世海编排《云罗山》时,曾建议袁世海将任彦虎的扮相改为歪脸,并且手持道具“单柄眼镜”,借以增强人物立体感。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翁老供职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他为戏校学生编排了《火烧红莲寺》《美人鱼》《鸳鸯泪》《凤双飞》《小行者力跳十二堑》等大批新戏。这些新戏中的角色脸谱,也基本由翁老亲自设计并投入使用。翁老在《脸谱钩奇·美人鱼周浔》一文中,满怀自豪地忆及创作周浔脸谱所取得的成绩:“周浔则勾红鸳鸯脸,戴红白鸳鸯蓬头,挂红白鸳鸯铃铛扎,扮相至奇,十次公演,每出场必惊人注目,且报彩声,是余最快慰之事。”原版阅读
从“巧用”方面讲,翁老早年丰富的积累为他提供了展示超凡想象力的广阔空间。翁老设计新谱,总能信手拈来。而他设计的大量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脸谱佳作,却多是由成谱增删变化而成,并非凭空杜撰。例如,他编排新戏《鸳鸯泪》,为王玉让设计的严年脸谱,即套用了《芦花河》的乌里黑、《伐西岐》的高友乾式的鸦翅形眼窝,眼梢歧分为三,向下垂挂,表现严年的龌龊阴险。又如,翁老设计的《十二堑》解脱大王脸谱,左眼处画人面,表示解脱之下殒命的冤魂,这是借用了晋剧中申公豹的脸谱形式。借用成谱,不能视为思维僵化、不善创新。相反,这是脸谱创作、设计的主流方法。大家知道,戏曲中的勾脸人物极多,但脸谱种类也就那么十几种,多数新谱只需在旧例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再获生命,并不需要处心积虑地自出机杼,闭门造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旧曲新词、旧壶新酒呢?关键在于立足角色,在成谱的基础上变换格局、舒卷纹理,达到扮相和人物的有机统一。翁老设计的《骂锦袍》卢奇,勾绿额白膛元宝脸,简洁而朴素;而翁老又在脸谱印堂处勾画三叶桃花瓣儿,用寓丑于美的宛转手笔刻画卢奇桃花痣隐现,使脸谱立收“颊上三毫”之效。原版阅读
从“慎用”方面讲,翁老设计脸谱,绝不是天马行空地臆断取舍,而是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有目的地限制自己的才思,“反复深思”,而后“求其意义”。例如,翁老将梆子剧《蝴蝶杯》移植为京剧《凤双飞》,将剧中人物卢林的脸谱,由油红三块改为老红三块,突出人物的沉稳性格。成谱在迩,却摒之不用,是因为成谱尚不能正确表现角色,唯有“推陈出新”,才能与人物身份若合符节。翁老这种谨小慎微的创作态度,恰是他对艺术负责的具体体现。此外,翁老为李万春《十八罗汉收大鹏》设计了大鹏脸谱,为马连良《春秋笔》设计了檀道济脸谱等等,俱是构图新颖,令人叹止。原版阅读
可惜的是,翁老数十年来收藏的脸谱珍品,俱在“十年浩劫”中灰飞烟灭,毁散殆尽。20世纪70年代之末,戏曲事业再焕青春,翁老亦重振“画戏”之兴。他不惮年高与劳顿,在编戏、排戏、著书的空暇,总是豪兴遄飞、不厌其详地向中青年脸谱艺术爱好者传授脸谱艺术知识。在这众多的学生中,张金梁、颜少奎、田有亮、傅学斌、王魁武、李吉庆、吴文雪、赵梦林等,堪称是翁先生得意的“画戏”弟子。1983年,翁老率弟子吴钰璋、张宏逵等,在中央电视台作了“脸谱艺术讲座”,受到了内外行的交口赞誉。1988年新春,在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举办的“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览会”上,翁老撰写的长篇前言,被译成十余种外文,广为流传。在逝世前夕,翁老还在与天津百花出版社商议,拟编撰一部图文并茂的《翁偶虹戏曲脸谱图文集》,将生平对于戏曲脸谱的搜集、绘制和研究,作一综合性的总结……原版阅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有两件事情,似乎可以告慰翁老。一是,前不久,翁老早年的脸谱秘籍《偶虹室脸谱撷萃》,被我惊奇发现。这是我在20世纪80年代向翁老问学期间,翁老手赐我的一部佚稿,凡五十四节。据翁老讲,这是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搜集、研究和绘制京剧以及地方戏脸谱时,用心写下的笔记文字。因彼时翁老编剧繁忙,这一系列脸谱文章,一直未来得及修润付梓。我当时认真读了这份笔记,并向翁老询问了其中诸多细节关键处……为弘扬先师未竟事业,我将当年翁老佚稿和问学笔记两相对照,整理出来这部珍贵的脸谱论著,并特邀翁门脸谱再传弟子、脸谱研究家江洵先生,按照翁老绘制脸谱的风格进行配图,在《北京日报》上连载,广受好评。原版阅读
更可喜的是,学苑出版社潘占伟兄,独具慧眼地将翁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手绘集萃的四函《偶虹室秘藏脸谱》(每函100谱),颇费周折地复制出来,精印传播。又承江洵先生不惮繁难,历经几番寒暑,对每幅脸谱进行了考证阐释,使这部不啻“敦煌藏经洞宝笈”的脸谱珍籍重光菊圃,传承梨园。原版阅读
翁老当堪慰,遗珍盛世传。翁老尚存世间的1200余帧手绘脸谱,以及数十年积累而大成的翁氏脸谱理论体系,随着荏苒的时光,必将会受到愈来愈多的人们珍视,并推动戏曲脸谱之研究!原版阅读
是为序。原版阅读
张景山原版阅读
丁酉仲秋于京华景翰堂原版阅读
偶虹室秘藏脸谱第一函华光《宝德宫》太极菩萨《宝德宫》乌鸦神《金杯记》马神《金杯记》王子忠《别灞桥》王猛《别灞桥》法净《桃花寺》飞龙僧《桃花寺》酒魔《收四魔》气魔《收四魔》财魔《收四魔》护法神《收四魔》麻风道人《铁甲山》金钩大王《铁甲山》银钩大王《铁甲山》高旺《牧虎关》雷将《五雷阵》董全《十绝阵》张绍《红沙阵》鲛怪《水晶宫》武曲星《三骂》莲花仙女《绿云记》山神《云崩山》伽蓝神《昙花记》揭谛神《归元镜》胡大海《取金陵》铫期《草桥关》蓝月和尚《旋风山》老天师《九花洞》狐狸嘴子《青石山》蛋子和尚《盗天书》雹神《斩琪先》闻仲《阴回朝》项羽《焚宫》猪儿《刺逆》许褚《战渭南》昴日鸡《太阴朝元》火判《神示》梅花道人《梅花观》北斗星君《烂柯山》金麻大仙《蜻蜓观》金顶大仙《万佛山》高杰《桃花扇》哈兰生《战鳌山》典韦《濮阳战》财神《赐福》巨无霸《闹昆阳》米鳌《鸳鸯记》汉钟离《水晶宫》蝗虫精《洗洪村》贼将《千里驹》高谈圣《锁五龙》韩德《凤鸣关》谢金吾《天波楼》达摩老祖《五寿图》负冤将军《捉鬼》邬文化《蟠龙岭》王黼《乔红梨》聂政《刺侠累》苍海公《博浪椎》雷将《荐福碑》庞涓《马陵道》柳仙《岳阳楼》胡全忠《金雀记》苏成《闹舟》胡天龙《天雨阵》李密《断密涧》臭虫精《拿臭虫》葫芦精《黑烟洞》青牛祖师《活捉王魁》石勒《玉镜台》飞来和尚《打峰山》华清风《古天山》虎狼将军《幽闺记》小妖《钱塘盗库》蒋忠《百凉楼》勾魂使者《冤孽记》惠明《惠明下书》仓子《关王庙》钟无盐《棋盘会》杨森《收四圣》通天教主《诛仙阵》神农氏《借草》黄头鬼《寻亲记》杨么《洞庭湖》刘瑾《三门街》耶律休哥《天门阵》骷髅精《黄泉记》阎王《阴阳河》徐虎《战芒山》卞庄《刺虎》玄化道人《黑风观》鬼王《善恶报》白鹿仙《云梦山》侯坝《探獐山》煞神《闹府》酆都君《黄粱梦》虎精《洗花村》五通《洗襄阳》阎王《幽界寻亲》第二函扑灯蛾《玉烛记》天牛《玉烛记》红鸾星君《风流误》风流判官《风流误》水月大仙《红尘梦》镜花仙子《红尘梦》灶王《蝶归楼》门神《蝶归楼》欧阳寿通《车轮大战》康捷《车轮大战》西洋军师《车轮大战》风会《车轮大战》呼延灼《车轮大战》徐赞《霸林川》驴头太子《霸林川》大头大王《四圣祠》薛刚《反唐》武三思《反唐》阙忠《奈何天》阙不全《奈何天》母夜叉《蜃中楼》泾河老龙《蜃中楼》虾精《蜃中楼》洞庭君《蜃中楼》水判官《蜃中楼》聘啸《炼济颠》六合童子《炼济颠》杨明远《炼济颠》王九峰《炼济颠》洪涛《炼济颠》灵官(一)《寿无疆》灵官(二)《寿无疆》寿字神将《寿无疆》万字神将《寿无疆》狼精《混元盒》无肠和尚《混元盒》乌巢禅师《西游记》金角大王《西游记》狮子精《西游记》黑风怪《黑风洞》杨延德《五台山》穿山甲《五虎台》鸺鹠怪《五虎台》火龙《五虎台》鸱鸮大仙《万兽阵》黑熊禅师《万兽阵》英武大仙《万兽阵》吾同大仙《万兽阵》明驼大仙《万兽阵》木鼠《闹东京》土鼠《闹东京》金鼠《闹东京》水鼠《闹东京》火鼠《闹东京》焦挺《忠义堂》李立《忠义堂》洪判官《昙花记》判官《骂判》李判官《风云镜》老判官《苦瓜河》醉判官《冤孽记》判官《闹昆阳》判官《医判》判官《冥巡》马武《取洛阳》曹操《捉放》郑子明《斩黄袍》颜佩韦《五人义》火判《神示》孟良《激孟良》钟馗《嫁妹》判官《花判》牛魔王《芭蕉扇》孟蛟海《雅观楼》司马师《红逼宫》张任《金雁桥》李逵《丁甲山》张飞《金雁桥》葵花道人《葵花观》刘起《入赘杀妻》钟馗《嫁妹》铫期《草桥关》金吒《游魂关》洪教头《柴王庄》乌珠《潞安州》黄巢《祥梅寺》李克用《飞虎山》焦赞《天波楼》纣王《龙凤剑》石彦龙《出庆阳》孟良《穆柯寨》包拯《阴环报》张飞《芦花荡》焦赞《穆柯寨》李文《出庆阳》完颜龙《五红图》崔珏《三下阴》钟馗《嫁妹》屠岸贾《八义图》李广《出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