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国书籍 注册| 登录
祭祀与戏剧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30年论文选
作者: 刘祯;孟白;潘占伟;王见霞;张翔;何玉人;袁志鸿;朱联群
出版时间:2018-11-01
来源:
在线阅读 原版式阅读 本书阅读

书籍前言

《中国傩俗礼仪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序)原版阅读

曲士飞 曲六乙 朱联群 刘 祯 江 棘原版阅读

李志远 巫允明 何玉人 张 帆 周华斌原版阅读

姜尚礼 袁志鸿 麻国钧原版阅读

序言:珍贵的历史足迹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曲六乙原版阅读

恰似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十年匆匆闪过。几多泥沼,几多烟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探索、寻觅一息尚存的傩戏、傩文化遗存,我们这些被一些同行讥讽为“宣扬封建迷信”、“搬神弄鬼”、带有“傻气”的人,到穷乡僻壤去访问“文革”以来被打成“黑五类”的土老师(巫师)和从事民俗祭祀活动的会首、民间艺人。彼时,为了取得“合法”的途径,我们必须持有当地(省级)文化部门“同意访问”的信函。而这也非易事,甚至有人从中作梗。记得我第一次去江西南丰访问,就遭到“无厘头”的拒绝,原来省里有人来了电话,明确指示不要接待。我不死心,转道去婺源。刚进市区,文化局派人截住我,说局领导外出恕难接待,好在他拿出一盒记录婺源“舞鬼”的录像带。吃闭门羹算得了什么,意外获得宝贵的影像资料,我当然满意而归。原版阅读

我们的初期考察,主要是受到王国维的“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宋元戏曲史》)和董康的“戏曲肇自古之乡傩”(《曲海总目提要序》)的启迪,以及20世纪50年代,舞蹈家盛捷率领的考察队对江西南丰、婺源五县的傩舞、傩戏考察报告和刘恩伯、赵景琛考察桂北6个县傩舞的考察报告的强烈“刺激”,实地了解戏曲与原始宗教、原始礼仪歌舞以及社祭、巫、“尸”、道的渊源或联系,而中心议题则是“傩是戏曲的活化石”。原版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秋桂教授提出了“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的课题,表达了同我们合作的意愿。该课题后经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的渠道获得文化部有关部门的批准,双方合作,组织大陆多个省、区的数十名有关学者进行实地考察。其突出特点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考察方法,以各种仪式活动为中心(含各地目连戏和道教仪式)撰写出包括宗教学、民俗学、方志学、民间文艺学等的考察报告。不到5年,出版了近百种考察报告和专集。原版阅读

与此同时,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同晋、冀、湘、桂、滇、川、青、甘和徽、赣、黔、京等地的政府部门或有关文化艺术单位,主办、召开了10多次大型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而且每次都有相关论文集出版。原版阅读

老天不负苦心人,到了新世纪初,贵州的地戏、撮泰吉,安徽的池州傩,江西的南丰傩、婺源傩,广西的师公戏,云南的关索戏等,都被批准纳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此前被打成“黑五类”的土老师、会首、民间艺人则被评定为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原版阅读

人越老,越怀旧。在讨论、编选这部集子时,不由得想起陆续离世的战友:王兆乾、任光伟、林河、顾建国、黎方、钱茀、于质彬、顾峰、朱建明、曹琳、隗芾、寒声……古人云:“其人已逝,其道弥著。”以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原副会长王兆乾兄为例,他原是安徽黄梅戏的著名编剧兼作曲家,却“着迷”傩戏、傩文化。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他几十年如一日,考察各种宗教、民俗样式的仪式戏剧,很多春节都住在池州等地区的农民家中。1986年在安徽举办的首届傩戏研讨会上,他提交的几篇论文被一致认为水平最高,最有学术分量。他同奥地利学者布兰德尔教授合著的德文版《傩戏》在德国发行。直到目前,这仍是唯一的一部向海外介绍、宣传中国傩戏的著作。原版阅读

“逝者如斯夫!”这里,我不必一一列举他们在傩戏学或称仪式戏剧学领域做出的成就,我们只需拜读他们被编选在本集中的单篇论文,就会感受到他们对各种学术课题涉猎之深广。原版阅读

回想30年前在贵阳成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时,只有二十几位会员,如今,30年后的今天,老、中、青三代的成员已达400余人。他们各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的已退休),却都能沿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对各自选定的学术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被选入本集的论文,反映了他们在傩戏学或仪式戏剧学领域的价值和贡献。而在未来第二个30年里,特别是年青一代,他们将承担起进一步扩展傩戏学科或仪式戏剧学科的神圣重任,驰骋向前。原版阅读

88岁老翁于北京原版阅读

戊戌年中秋原版阅读

书籍简介

文前插图

书籍目录

《中国傩俗礼仪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4

序言:珍贵的历史足迹6

中国戏曲在农村的发展以及它与宗教的关系——在戏曲研究所的讲话12一、关于目连戏12二、戏曲农村传播的方式和情况13三、北方戏曲的发展14四、结论16

试释良渚文化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内涵及其衍变——一个持续五千年的文化现象19

由图腾组成的全方位立体防线——傩俗中生命意识的特殊体现26一、村寨傩27二、宅院傩28(一)门神29(二)“吞口”30(三)“铺首”30(四)排水管瓦兽31(五)鸱吻、瓦猫、瓦当、滴水31(六)锦鸡31(七)虎·钟馗·“辟邪”32三、人身傩32四、陵墓傩33

傩祭与艺术35一、傩的源流35二、傩文化的独特性36三、江西傩舞与威宁傩戏39

傩戏:傩坛和戏曲的双向选择——兼谈傩文化的蕴涵43

萨满文化与黔北傩文化的比较研究49一、祭祀与仪式51二、神系与偶像53三、神饰与法器54四、法术与占卜56

中日稻作文化与傩文化比较研究60导 言60一、傩面具——中日傩文化的共性之一62二、鸾的传人——中日傩文化的共性之二63三、傩与农耕——中日傩文化的共性之三66四、“姊妹传人种”神话——中日傩文化的共性之四67五、中日傩文化的其他共性68结束语70

方相氏装束的哲学意蕴71一、方相氏体现的空间观念72二、方相氏体现的时间观念73三、方相氏与造化论75四、方相氏与九宫76

中国戏剧治史方法的再探讨——兼论傩戏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作用和地位78一、治史基本方法的再探讨79二、戏剧定义的再探讨81

傩源考——论周代“方相行为”的原始传统84一、周官傩——上古傩的重要根据84二、“方相行为”的原始宗教传统85(一)周官傩的双重性质85(二)“方相行为”中的准宗教特征85(三)“方相行为”中的超自然体观念86三、“方相行为”的原始化装传统87(一)化装艺术的初期演变87(二)面具的萌芽形式是披兽皮87(三)方相熊皮假形89四、“方相行为”的原始群舞传统90五、“方相行为”综说91

乞儿驱傩与宋杂剧——韩城“北宋杂剧图”壁画读解9395100104(一)关于“酸寒”104(二)关于“散乐”与“杂剧”104(三)关于“宴乐”与“葬礼”105

交融与疏离——戏曲与祭祀仪式剧异同论106引 言106一、最初的分野:巫优分化107二、演出形态的异同108三、展演空间异同112四、授受主体异同115五、最后的分野:脚色行当体制117

孟姜女故事与上古祓禊风俗125125128134137

“傩仪”——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遗存142一、历史的回顾142二、“天人合一”在“傩仪”中的体现144三、“面具表演”并非一定与古代中原“傩文化”有关146

中国傩神简论149一、傩神概说149(—)傩神的名称149(二)傩神的类别151(三)傩神变异特征151二、傩神与神话152(一)从神话之兽到傩仪之神152(二)从伏羲女娲到傩公傩母154三、傩神与宗教156(一)原始宗教的本位神156(二)傩神群中的佛教神157(三)傩戏中的道教神158(四)《三元和会》的三教神159四、傩神与民俗159(一)民俗始祖神160(二)民俗禁忌神160(三)民俗民事神162(四)民俗游戏神163

傩戏和少数民族拟兽戏剧的比较研究——两江共源,流态各异165165166(一)“跳虎节”166(二)“蚂节”167168169170

东亚傩祭与中韩日假面剧之始173一、从汉傩到宋傩173二、宋傩的人格化、戏剧化倾向175(一)将军175(二)门神175(三)判官176(四)钟馗176(五)土地神176(六)灶神177三、宋元神鬼表演和戏剧中的神鬼形象177四、傩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三个历史阶段180五、日本傩事的三途并进183六、日本傩的艺能化进程187

试论傩戏的起源、流向及其在浙江的遗踪——吴越傩文化初探189一、傩戏源于良渚文化189二、傩戏由吴越流向中原192(一)吴越傩文化是随着整个吴越文化流向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192(二)良渚傩文化对中原地区夏、商、周三代的影响也是极明显的194(三)良渚傩文化明明是中国最早的傩文化195三、傩戏在吴越的遗踪195

五猖信仰与古代的殇祭202202206

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208一、历史上祀张活动的等级与规模208二、祀张祭仪“跳五猖”的形式与内容211三、“跳五猖”中阴阳五行说及道释的配置214四、“跳五猖”所含古代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216结 语218

明清之际吴越巫傩文化流变考220楔 子220221223余 论226

试论香火童子会的形成及其群体227一、香火童子会与“野雩”227二、香火童子会与“法会”、“俗讲”228三、香火童子会一族229四、东岳·神门·洪山230五、神书·巫书·香卷231六、中介神魏九郎231

南通童子祭仪剧三类233一、“义袭古礼乡傩”的祈神逐除戏234二、“三仙圣女我祖师”的童子史源戏235三、“村会年新胜会年新”的世俗劝善戏236

南丰傩神和宜黄戏神238一、清源祖师其人238二、清源奉为傩神241三、清源转为戏神246

论家族傩——以临武县大冲乡油湾村王氏家族的傩祭为例252一、家族傩是在家族祠祀的基础上形成的252二、家族傩是儒、道、佛与巫教的结合256三、傩戏《孟姜女》寄托着家族的愿望259

从“古傩”到师公戏265

华南仪式剧探微271一、华南民间神诞及酬神演戏祭文、布告271二、华南仪式剧演出习俗及代表性剧目275(一)粤剧例戏275(二)潮剧“四出连”276(三)广东汉剧“打三出”276(四)海陆丰正字戏、白字戏、西秦三剧种共拥有的“扮仙”277(五)海陆丰地区剧种的“请叉剑”、“彩棚”和“出煞”、“收妖”等演出习俗277(六)粤剧、正字戏的“目连戏”278(七)粤北乐昌花鼓戏的“庆神戏”279(八)粤东紫金花朝戏的演出习俗279(九)粤北师公戏、海陆丰师公戏和竹马戏等279三、研究华南仪式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80

贵州傩戏面具调查281一、变人戏面具281二、傩堂戏面具283三、地戏面具286

贵州地戏291294296297299302

黔东北地区傩技的民俗象征意义304一、黔东北地区傩技的主要形式304二、黔东北地区傩技的民俗象征意义308三、结语311

撮泰吉:祭祀化的祖先崇拜与形象化的彝族生命史诗312一、彝族历史文化与撮泰吉312二、祭祀化的祖先崇拜314三、形象化的彝族生命史诗316四、撮泰吉成形的年代应是彝族圣祖杜姆时期318五、关于撮泰吉与戏剧发生学321

祭礼、空间与象征——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的意义阐释323一、贵州土家族傩祭仪式的类型与程序323(一)324(二)325二、傩祭仪式的空间设置326三、俗世与神界的连接327(一)呈递文疏327(二)设置或再现神灵空间329(三)空间的隔断330四、傩祭仪式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331

梓潼信仰的傩坛表达——来自贵州道真三桥接龙坛班的调查334一、安梓潼334(一)仪式举行时间335(二)仪式前的准备工作3351.书、贴牌位3352.神像装脏及其他3353.香案设置及其他336(三)仪式程序及规模336二、上梓潼钱337三、敬梓潼3371.仪式举行时间3382.坛场的布置3383.仪式程序3384.仪式所用乐器及其他法器(物)3385.仪式所用舞步3386.仪式所用文书3387.仪式所用音乐曲调3388.仪式所用手诀、符咒3389.仪式所需人员与时间338四、梓潼斋(会)3391.吉期选择3392.坛场布置3393.仪式规模3394.仪式所用法器(物)3415.仪式所用文书3416.仪式所用符讳3427.仪式中所用手诀3428.仪式中所用咒语3429.仪式所用唱腔34210.仪式所用曲牌34211.仪式所用舞步342五、扫殿会342六、还梓潼愿3431.吉期选择3432.仪式举行地点3433.所需人员与时间3434.仪式程序3435.仪式所用供品3446.仪式所用法器(物)3447.坛场的布置3448.仪式所用曲牌3449.仪式所用手诀34410.仪式所用文书34511.仪式所用咒语34512.仪式所用符讳345七、唱梓潼戏3451.单纯的“唱梓潼戏”3452.祭戏相融的“唱梓潼戏”346结 语347

当代巴蜀傩戏的民间传承与衍变——以中国四川省广元射箭提阳戏为例349一、川北傩戏与提阳戏349二、射箭提阳戏的文化艺术特征351(一)独具一格的孟姜女故事352(二)生动鲜活而朴素简单的表演352(三)以打击乐为主的伴奏器乐353(四)乡土化的女角头饰353(五)供奉神祀的多样性与地域性354三、傩坛戏传承中的变异和启示354(一)关于演出剧目和技艺的变异355(二)关于射箭提阳戏的传承源流问题355

重庆酉阳土家族面具阳戏——神奇世界的戏剧文化遗存357一、地理环境与村民生活357(一)崇岭环绕的地理环境358(二)族姓集中的居民构成359(三)务农为本的基本生计360二、面具阳戏的基本资料361(一)崇奉鬼神的信仰习俗362(二)阳戏的起源与现状3631.史料记载的酉阳阳戏的起源3632.民间流行的酉阳阳戏的起源3633.酉阳面具阳戏的现状363(三)面具阳戏供奉的神灵3631.吴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3632.盖天古佛伏魔关圣帝君3643.供奉的其他诸神364三、面具阳戏的坛班364四、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365(一)还愿祈神跳戏3651.基本结构3652.主要内容366(二)酬神祭祖跳戏3671.基本结构的不同之处3672.各段落的大致内容368五、面具、服装、道具及法器368(一)阳戏的面具368(二)阳戏的服装、道具及法器370六、面具阳戏的唱腔与打击乐370(一)阳戏的唱腔370(二)阳戏的打击乐371七、结语371

从傩仪“掳瘟”到傩戏《划干龙船》373373374(一)傩坛与戏台的合一374(二)巫师和艺人的合一374375(一)宗教内容的艺术化,即戏剧艺术化375(二)宗教内容的世俗化376377(一)艺术上尚处在戏曲的初级阶段377(二)思想内容上服从“驱瘟逐疫”的主旨378

长元绝兮终古——论《楚辞》与沅湘巫傩文化380一、屈原的沅湘情结380二、《九歌》中的傩祭因子383三、《九歌》与沅湘傩坛的“舟船”巫术388四、从《九歌》看沅湘巫傩文化的艺术特色392

湘西毛古斯研究400导 言400一、灵神信仰与毛古斯的原始胎记402(一)自然神的重要位置402(二)图腾物的历史根巴402(三)祖先神的阴灵显应403(四)生殖欲的竭力宣泄4041.祭拜女阴4042.崇拜男根4053.制作灵婴4054.表演歌舞4055.单列剧目406二、文明进程与毛古斯的世俗趋势407(一)由女而男的祖神更迭407(二)由古及今的剧目积淀4091.渔猎剧4092.农耕剧4093.婚俗剧4094.家庭劳动剧4095.生活剧4096.办学剧410(三)由野及文的祭仪代序410(四)由专及兼的司职异变413三、人神交通与毛古斯的术祀功能414(一)象神术414(二)降神术4151.架设通道4152.音响报讯4153.歌舞迎驾4154.扮演神戏416(三)赐福术4161.围猎赐福4162.生产赐福4173.生育赐福4174.征战赐福417(四)扫邪术417余 论418

古梅山峒区域是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湘中山地蚩尤信仰民俗调查(一)419一、张五郎与蚩尤、盘瓠的关系421(一)他在法事仪式中的神职是掌管梅山院内的五路猖兵、五路坛神422(二)在有关张五郎的“祖师符”上更直接融入了“蚩”字与牛图腾威力的印记425(三)其倒立形象源于盘瓠始祖是倒挂身首跌岩而死的传说427

民间社赛“乐星图”解——上党古赛乐艺建构考析430一、“乐星图”本质属性431二、《雅乐》在古赛中的历史地位及其美学蕴涵432三、《燕乐》在古赛中的实用价值及唐宋大曲演进历程435(一)侑盏乐舞4381.【倾杯】为侑酒之歌4392.【倾杯】趋向大曲4393.【倾杯】已成大曲4394.大曲裁截用之4395.【倾杯】与【三台】多在供盏乐次中并用4406.【倾杯】、【三台】前后用法440(二)“配戏”乐舞4431.乐舞向戏剧转移4432.第三盏的歌舞戏444

《扇鼓神谱》源流再探447447451454

固义大型傩戏《捉黄鬼》考述458一、基本角色和节目458(一)西大社节目(包括文执事、武执事、脸戏、捉黄鬼、脸谱角色、赛戏等,共6类,250多人)4591.文执事4592.武执事4593.脸戏4594.捉黄鬼角色4605.脸谱角色4616.赛戏角色461(二)刘庄户节目(6种共100多人)461(三)南王户节目(5种共70多人)461二、演出日程及方法462(一)正月十四亮脑子462(二)正月十五正式演出4621.踏边迎神4622.村街摆道子4633.西场演出4634.南台抽肠4645.村街庆贺4646.下午演出4647.晚上演出465(三)正月十六465(四)正月十七465三、长(掌)竹与脸戏演出4651.在迎神、送神等仪式中4652.处置黄鬼前4663.在脸戏演出中466四、赛戏演出及剧本468五、迎神、祭神仪式469(一)请神、迎神469(二)正月十五演出中的等神活动469(三)正月十六、十七的求神、送神仪式470六、脸戏及捉黄鬼的来历470七、社首与组织管理472(一)组织人员472(二)排练472(三)演出前的各项准备472长(掌)竹唱词选抄(民国廿四年六月誊)473请神送神观棚换尾祭虫蝻冰雨473过厨身十八班474吊掠马身十五班474夺壮(状)元476附:固义村《捉黄鬼》演出行进路线示意479

敦煌傩散论483一、敦煌傩属于唐代傩文化体系483二、敦煌傩的歌唱与伴乐4851.P.3270号第五首4872.P.2569号第一首(又见于P.3552号抄本)4883.同上号第四首(亦见于P.3552号)4894.同上号第六首(亦见于P.3552号)4905.P.3270号抄卷第二首491三、敦煌傩队的不同性质和多种组合4941.坊巷傩队4952.佛教傩队4963.祆教傩队497四、余论:近代所谓的敦煌傩498

西藏傩祭考释500一、祭山神、战神的嘛呢堆500二、祭祀天地万物众神的风马经幡501三、对人类自身作直接崇拜的生殖祭祀503四、苯教三界神灵信奉及其主要祭祀505五、苯教各种各样巫卜及其祭仪508六、门巴族狩猎巫祭510七、藏历新年各种驱鬼活动510八、神秘玄奥的语咒祭和符咒祭512九、藏传佛教最高境界的修祭法“乐空双运”514

白马藏族“若舞”初探516517518

羌族民间仪式戏剧的活态存在——来自理县蒲溪尔玛人村寨的田野报告521521524530

寺庙艺术“查玛”探析535一、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535二、寺庙艺术“查玛”的内容、形式及其他536三、“查玛”艺术的产生、形成与发展538四、“查玛”艺术对内蒙古地区文化艺术的影响540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蒙古族“呼图克沁”542

黑龙江宁安满族“跳玛虎”和“玛虎戏”549一、跳玛虎549(一)驱魔纳吉550(二)上瓦镇宅550(三)旱天求雨551二、玛虎戏551(一)乌林达布殉节551(二)罕王开山552(三)康熙私访552(四)永贞治水552(五)二打金川552(六)敖东格格552

后记554

热点图书

版权所有:2015梨园精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