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国书籍 注册| 登录
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第一册)
作者: 李歆;孟白;潘占伟;张翔
出版时间:2018-08-01
来源:
在线阅读 原版式阅读 本书阅读

书籍前言

原版阅读

李歆,皖南徽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馆员,从事戏剧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现任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委员会秘书、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史研究”委员会委员。原版阅读

曾任《谭京论戏》一书的编委。曾在《戏曲艺术》、《云南艺术学院学报》、《上海戏剧》、《出版发行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近年来多次获得上海戏剧学院“青年项目”立项资助。《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入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2017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7B07)”。原版阅读

序一

对于田汉先生和他的戏剧业绩,我向来是敬仰和感慨的——敬仰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感慨他的人生多艰和命运多舛。从1898年到1968年,他处在中国历史的动荡、变革时期,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逝于灾难。田汉先生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艺术活动涉及话剧、戏曲、电影、诗歌、理论、文学、翻译、书法等诸多领域。其真实生命,不是后世者想象的那样伟岸、光鲜、传奇,而是伴随忧伤、艰难、焦虑,他的心灵纠结了漂泊者的无奈、生与死的困惑、“灵”与“肉”的冲突、诗与梦的憧憬。在20世纪20年代,他是中国当时的先锋派,甚至带有世纪末的颓废、感伤;自然,其中也蕴蓄了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原版阅读

在田汉诞辰120周年、逝世50周年之际,上海戏剧学院的李歆老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精神,完成了重要的戏剧史学著作《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这是对于文化巨擘、戏剧先驱田汉先生早期艺术追求和创造业绩的考察与还原,也是对其历史成就之现实意义的反思与确证。原版阅读

这部书稿,大体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有关田汉在南国时期,创办《南国》系列期刊,在其中发表的戏剧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其二是在此基础上,对田汉南国戏剧运动之历史状况、研究成果所进行的个性化梳理、概括与总结。成书之际,作者的研究性成果列前,南国时期的重要文献列后,这两方面的内容互为依托,彼此参照,相互印证,一方面表明了作者研究姿态的端庄与严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立论、引证、论述、结论的逻辑链的顺畅与完整。原版阅读

关于田汉和他主办的《南国》系列期刊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学理价值的选题。田汉自日本归国后,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不仅是当时中国最摩登的大都市,是中国新兴戏剧的大本营,而且这里有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市民文化土壤,有五光十色的社会现实,以及东西文化交汇的时代空气。因此,田汉把他“要做中国的易卜生”的戏剧梦想,投射在了上海的土地上。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田汉和他所领导的南国戏剧运动,以其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新锐的艺术面貌,一扫文明戏衰朽堕落的习气,辉映着“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光芒,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田汉还以他的戏剧创作成果,奠定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文体学价值基础。原版阅读

要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田汉的历史贡献,必须考察由他主办的《南国》系列期刊。这些不仅是尘封在历史记忆里的生命书写,而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化符号系统。从名称上来看,田汉的《南国》系列期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称谓不尽相同;从内容上说,向来热情奔放、思维敏捷的田汉也是信手而写,从心所欲,文体多样,形式不拘。原版阅读

1922年,田汉回国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他一度成为少年中国学会和创造社的重要成员,又因故先后退出这两个组织,告别了团体性的文艺活动,开始了孤军奋战的艺术追求。1924年1月,他与妻子易漱瑜在上海办起了一个小型文艺刊物《南国半月刊》。此时已是“五四”落潮期,田汉的办刊宗旨很明确,在第1期《南国半月刊》中,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南国宣言》的文章,说出版《南国半月刊》是 “欲打破文坛的惰眠状态,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空气”,同时还声言《南国半月刊》“不欲以杂志托之商贾,决自己出钱印刷,自己校对,自己折叠,自己发行”。年轻的田汉夫妻自筹经费,自办发行,这在中国近代期刊出版史上也属首创之举。原版阅读

这一时期,《南国半月刊》的主要作者是田汉与他的夫人易漱瑜。田汉回国之后创作的第一个话剧剧本《获虎之夜》,最早便是在《南国半月刊》上连载的。自第2期起,《南国半月刊》又附刊《南国新闻》,“注重各种艺术,如戏剧、电影以及出版物的批评”,登载了郭沫若、郁达夫、宗白华等人的通信。戏剧史上一般把这个刊物的创办,看作“南国戏剧运动”的发端,这个刊物也是田汉《南国》系列杂志的发端。原版阅读

可惜,《南国半月刊》在同年3月出版至第4期时,就因为精力和财力的原因停刊了,但是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容低估,一些文学史研究学者称《南国半月刊》是点燃南国社奋发自立的苦斗精神、追求艺术真美创新精神的“第一把火炬”。《民国日报》称,“中国之有新戏剧,当自南国始”,《民生报》言,“有了南国的戏,新剧才恢复了生命”。 赵铭彝.南国社种种[J].文艺报,1956(24).原版阅读

1928年8月,《南国半月刊》由南国社重新编辑出版,田汉还发表了《重刊之词》,同时发表了谷崎润一郎的书信《与田汉君书》和田汉的剧本《湖上的悲剧》、《怒吼吧,中国》、《黄浦潮》等。原版阅读

在《南国半月刊》停刊之时,1925年夏,田汉将亡故的爱妻易漱瑜安葬于湖南老家之后,带着惨淡的心境又回到上海,应老友左舜生之约,在其负责的《醒狮周报》上办了一个附刊《南国特刊》,自此,“南国戏剧运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田汉既是该刊的责编,也是主要的撰稿人,在其上发表了他的《黄花岗》(第一幕)、电影本事《翠艳亲王》、《到民间去》和数篇散文。该刊拥有相当多的热心读者。后来田汉发现了《醒狮周报》的“极右倾向”,《南国特刊》出到第28期停刊,“南国戏剧运动”第二个阶段也就到此结束。原版阅读

关于这个《南国特刊》,田汉本人叙述道:原版阅读

我于1923年秋送漱瑜归湘养疴,未三月漱瑜卒不起。翌年暑期归沪,终日与叶鼎洛等纵饮酒肆间,从老友左舜生劝,于《醒狮周报》附刊《南国特刊》略写悲怀,我那时并没甚注意《醒狮》本身政治的倾向。但这时可悲的事实有比我个人的损失重大得多的。中国的政治日益腐败,而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也在我们国内横行得更厉害。五卅惨案便是最惊心动魄的了。这时国民党已于一月以来采用共产党的组织方法加以改组,并容纳共产党员,少年中国学会内之左倾分子,如李大钊等实首先加入。至是堡垒旌旗焕然改色,益以帝国主义者的屠杀使民众的革命情绪高涨,因此我乃有所谓三黄史剧——(一)《黄花岗》,写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二)《黄鹤楼》,写辛亥十月武昌起义;(三)《黄浦潮》,写本年五月三十日南京路事件——的计划。原版阅读

第一篇《黄花岗》之第一幕即发表于《醒狮》上之《南国特刊》,引起多大之共鸣。但《醒狮》此时显然表示其极右的倾向,《黄花岗》史剧已是徒成为爱国主义的宣传。关于社会运动与艺术运动的我的两元的见解,至是不能无所烦闷。当时我同时执教鞭于右倾的大夏大学与左倾的上海大学,左右两派的斗争渐趋激烈化,我的超然的态度也渐渐维持不下去了。理知与感情、政见与友谊,这两者非牺牲其一不可了。何况这时已被一部分人视为“醒狮派”,与在思想上初不一致(最初发起时也没有明定主张),且立在反对方向的团体,因刊物之友谊的附刊被视为同派,这已多少损伤了我当时的“自尊心”,兼又引起我的“独立癖”(左舜生评语)了。恰好有一篇《东西文化及其吃人肉》的文章有说到无产阶级的道德的地方,其中“无产阶级”四字,《醒狮》编辑者悉改为“穷人”。但穷人的“穷”是个人的经济现象,而无产阶级的“无产”是阶级的经济现象,这两者是可以斟换的吗?于是那发行到二十来期、有过相当的热心的读者的《南国特刊》便戛然中止了。 田汉.田汉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10原版阅读

之后,又有《南国》不定期刊物的出版。原版阅读

《南国》不定期期刊,由南国社主办,约创刊于1928年1月,署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编辑出版。主要撰稿人有田汉和他的学生赵铭彝、左明等。是年5月,因经济困难和赴杭州“西征公演”等原因而停刊,共出5期。南国艺术学院是由南国社主要成员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洪深等人自筹资金创办的。此刊本着南国社的宗旨,即“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以推进新戏剧运动,刊登了一些戏剧理论方面的文章,宣传南国社的进步主张,发表了一批戏剧新人的剧论和剧本,报道了南国艺术学院成立后的消息及动态,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原版阅读

《南国》系列期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南国月刊》了。原版阅读

《南国月刊》是在南国社正式成立之后创办的一份期刊,可以视作为“南国社”的代表刊物。该刊1929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是继《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之后又一重要刊物。该刊由田汉主编,上海现代书局发行,32开本。该刊时常因印刷之故而延期出刊,但每期出版日期仍按原订时间印出。至1930年7月20日出版2卷4期后终刊,共出10期,其中1卷5、6期是合刊。田汉在第1期《编辑后记》中曾说:“大体《南国月刊》之编辑方针以戏剧与小说之创作为主,其次论文、随笔、通信之类,翻译是不大登的,除掉极惬心满意的东西之外。”田汉自己创作的剧本《名优之死》、《南归》、《苏州夜话》等,便是刊登在该刊物上的。除田汉本人之外,《南国月刊》的撰稿人还有黄素、洪深、康白珊、吴似鸿、欧阳予倩等。原版阅读

以上所述,足见《南国》系列期刊所涉及内容之丰富。迄今为止,尚未见完整研究田汉《南国》系列期刊的学术专著,故而这部《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是目前我所见到的一部最为完整的有关田汉南国社和《南国》系列期刊研究的著作,其文献价值、学术见识实属难能可贵。尤其是书中所涉及的20世纪以来“田汉和南国社”研究的综述,可见作者对于田汉研究史料和文献梳理之功力及统筹归纳、悉心研究的能力。原版阅读

本书详尽地考证了各个时期田汉《南国》系列期刊不同的特点、传播的途径,并对相关人员的情况做出了考略。作者颇费心力地仔细研究了南国社几次重要的公演情况,探讨了南国时代的田汉与戏曲之间的关系,阐发了独立的研究见解,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原版阅读

历史如大江大河,虽然逝者如斯,但涌流不断。民国时期的出版物,数目庞大,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影响力久,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应当翻阅、审视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学术的努力和研究的精力。原版阅读

从《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一书所收录的文献可知,作者为之付出了艰辛劳动,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正式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作者为了校勘《南国》系列期刊中所述内容,花费了大量时间,从《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上海)、《民国日报》(广州)、《小日报》、《中央日报》等民国报刊中查阅了海量的文献,与原书进行比对,这种踏实认真的为学之道,令人钦佩并值得提倡。原版阅读

是为序。原版阅读

原版阅读

2018年7月原版阅读

序二

田汉是中国戏剧界的伟人,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又是一位勤于笔耕的人,著作等身,多年来一直是戏剧界和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人物。原版阅读

眼前这部《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则是研究田汉著作中的另类——专门考察田汉主办的《南国》期刊和南国社的一部文献集。原版阅读

南国社在中国戏剧史上虽然历史不长,但影响十分深远,当时的社员日后都在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领域多少占据一席之地,如欧阳予倩、洪深、唐槐秋、周信芳、徐悲鸿、陈白尘、吴作人、郑君里等。同样在南国社时期,田汉出版的一系列《南国》刊物,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相当重要的文献。这些刊物的编辑、发行、阅读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如何,则一直没有进入田汉研究的视野。相对于民国期刊来说,田汉的《南国》期刊,又比不上《东方杂志》等大型刊物,故而亦未入民国期刊研究者的“法眼”。所以说,这部《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多少有些“另类”。原版阅读

我翻阅了全书的目录和相关的章节,知道作者搜集了田汉在南国社前后所创办发行的几乎所有的期刊,这一点颇让我惊讶,据我所知,这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将田汉南国时期的刊物搜罗得如此之齐全。原版阅读

当下,民国文献的搜集、整理日渐为学者所关注,但民国时期的文献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亦很多,相较于古籍而言,整理、研究民国时期的刊物,困难更大。民国文献由于特定历史时期纸张的酸性,其受损程度甚至大于古籍,故而完整地搜集某一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期刊,其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从作者搜罗的这类期刊来看,要完成这项搜集工作本身,便是一件十分不易之事。而要靠一己之力将这些数量庞大的纸质原件制成如此清晰的电子文件,更属不易。原版阅读

做民国期刊研究,是件出力不讨好的工作。现在对于民国时期刊物的整理,一般通行的做法不是做成数据库,便是扫描影印出版。《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一书的一大特点便是几乎完整地收录了田汉在南国不同时期的刊物,包括田汉在《中央日报》副刊主编的《南国特刊》、《摩登》等,均完整、清晰地扫描影印,由北京的学苑出版社出版。此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原版阅读

民国时期,期刊发行数量巨大,其在传播、阅读方面究竟是怎样进行的,与今天的期刊的情况迥异。而本书作者,在几乎完整地搜集了南国时期的刊物之后,又对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刊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讨论了《南国》期刊的传播和阅读,详尽地考证了南国社组织结构和人员以及20世纪迄今有关“田汉和南国社”研究综述等,可见作者除具备相当的文献整理功力外,还具有不错的学术研究能力,这对于民国时期的期刊传播、阅读领域的学术研究是很有裨益的。我十分期望这部《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在研究民国期刊发行、传播、阅读方面能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当然也希望这部著作对于重新认知田汉,认知南国社,认知那个时代的戏剧运动,能有一定的帮助。原版阅读

本书作者李歆,现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供职,十年前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是我的研究生。多年以来,她一直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勤勉工作,认真问学。此番出版《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之作,可视为其多年努力钻研之结晶。书成之日,问序于余。余虽不谙田汉及《南国》系列杂志,但却为昔日门下学子认真研究之精神所感,遂拉杂成篇。原版阅读

是为序。原版阅读

原版阅读

2018年7月原版阅读

书籍简介

文前插图

书籍目录

序一5

序二11

研究17一、关于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的一些思考与研究19(一)20世纪以来“田汉和南国社”研究述略211.研究现状概述212.相关论文情况213.相关史料及专著30(1)史料30(2)研究专著314.其他资料33(1)《南国》系列戏剧期刊33(2)其他报刊335.小结34(二)田汉、南国社和《南国》系列期刊371.《南国》系列期刊的创办和发展概况372.《南国》系列期刊的宗旨与价值39(1)报道南国社的活动,传达南国社的主张39(2)探讨新剧理论41(3)探索电影发展433.“田汉”精神、“南国”精神的象征44(三)《南国》系列期刊的传播和阅读451.《南国》系列期刊传播的时代背景452.《南国》系列期刊的特色和内容46(1)独树一帜的办刊方式47(2)丰富多样的办刊内容48(3) 不断探索、转变的戏剧艺术观503.《南国》系列期刊的受众与阅读53(1)南国社成员53(2)戏剧和文艺爱好者54(3)文学家、剧作家和文艺学者55(四)南国社组织结构和人员考略571.南国社萌芽时期(1924.1-1926.3)572.南国电影剧社时期(1926.4-1927.4)583.南京总政治部时期(1927.5-1927.8)624.南国电影剧社改组南国社时期(1927.8-1928.10)635.南国社发展的新时期(1928.10-1930.9)656.南国社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677.南国社主要社员考略69(1) 田汉(1898-1968)70(2) 易漱瑜(1903-1925)70(3) 田洪(1902-1990)70(4) 田沅(1904-1949)71(5) 叶鼎洛(1897-1958)71(6) 唐槐秋(1898-1954)71(7) 吴家瑾(生卒年不详)72(8) 顾梦鹤(1904-1991)72(9) 唐琳(生卒年不详)72(10) 易素(生卒年不详)73(11) 姚肇里(生卒年不详)73(12) 唐越石(?-1926)73(13) 黎锦晖(1891-1967)73(14) 严工上(1872-1953)74(15) 严与今(?-1927)74(16) 李金发(1900-1976)74(17) 欧阳予倩(1889-1962)74(18) 洪深(1894-1955)75(19) 周信芳(1895-1975)75(20) 徐悲鸿(1895-1953)75(21) 陈子展(1898-1990)76(22) 汪馥泉(1900-1959)76(23) 孙师毅(1904-1966)76(24)黄芝冈(1895-1971)77(25) 万籁天(1899-1977)77(26) 张本清(1904-1949)77(27) 王芳镇(生卒年不详)77(28) 左明(1902-1941)78(29) 陈明中(1903-?)78(30) 赵铭彝(1906-1999)78(31) 陈凝秋(1906-1988)79(32) 阎折梧(1907-?)79(33) 陈白尘(1908-1994)79(34) 姜敬舆(生卒年不详)79(35) 廖沫沙(1907-1990)80(36) 黄蔓岛(1909-2001)80(37) 萧崇素(1905-2002)80(38) 周存宪(生卒年不详)80(39) 吴似鸿(1907-1990)81(40) 唐叔明(1912-?)81(41) 王素(生卒年不详)81(42) 艾霞(1912-1934)82(43) 胡萍(1910-?)82(44) 杨泽蘅(生卒年不详)82(45) 黄白英(生卒年不详)82(46) 康白珊(生卒年不详)82(47) 俞珊(1908-1968)83(48) 杨闻莺(生卒年不详)83(49) 郑君里(1911-1969)84(50) 金焰(1910-1983)84(51) 张慧灵(生卒年不详)84(52) 徐贤任(?-1962)84(53) 宗晖(1910-1930)85(54) 蒋光慈(1901-1931)85(55) 阿英(1900-1977)85(56) 安娥(1905-1976)85(57) 刘艺斯(1907-1965)86(58) 吴作人(1908-1997)86(59) 刘汝醴(1910-1988)86(60) 张谔(1910-1995)87(61) 冼星海(1905-1945)87(62) 李杰民(1905-1964)87(63) 张曙(1908-1938)87(64) 辛汉文(1906-1966)88(65) 宋小江(生卒年不详)88(66) 田申(1924-2013)88(五)南国社几次重要公演考略89(六)“南国时代”的田汉与戏曲981.倡导戏曲改良982.推动戏曲理论研究1003.进行戏曲改良创作1034.发起戏曲改革运动,进行演出实践104二、《南国》系列期刊摘要111(一)《南国半月刊》113(二)《南国新闻》114(三)《醒狮·南国特刊》115(四)《中央日报·摩登》116(五)《南国》(不定期期刊)117(六)《南国周刊》118(七)《南国月刊》119(八)《摩登月刊》120(九)《南国周刊》121(十)《南国周刊》122(十一)《南国社旅京第二次公演特刊》123(十二)《中央日报·南国特刊》124(十三)《上海画报·南国戏剧特刊》125(十四)《民国日报·南国专号》(上海)126三、南国社重要启事摘录127(一)《南国宣言》129(二)《南国新闻·发刊之词》130(三)南国电影剧社发起启事131(四)南国艺术学院创立宣言(Academie des Arts du Midi)132(五)《摩登宣言》133(六)《南国半月刊·重刊之词》134(七)《序〈南国月刊〉创刊号》135(八)南国社简章136(九)《序〈南国周刊〉》139四、本书所收录《南国》系列文献篇名表141五、南国社大事记(1924.1-1930.9)1671924年1691925年1691926年1701927年1711928年1721929年1751930年177

热点图书

版权所有:2015梨园精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