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脸谱 注册| 登录
豫剧历代故事戏脸谱
作者: 关朋
出版: 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4665-5
出版时间:2015-01-01
在线阅读原版式阅读

书籍前言

豫剧于02世纪05年代初由文化主管部门命名之前的数百年,间在其纵横的广大地域内有许多叫,法如河南、讴靠山、讴高、调平、调土梆、戏老梆、子唧唧、梆河南梆,子等。等豫剧正式命名时融合了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豫西调,等影响已扩展到西北及皖、鲁、冀地等地,成了方戏大剧种。

刚刚定名的豫,剧马上又迎来了一次更大的改。革以河南省歌剧团和河南豫剧院为典,型将话、剧歌、剧歌舞剧的许多理念带了进,来并创建了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的主创班,子引进了大量的西洋乐,器因而在演出内容上就出现了接近现实和反映古代生活真实面貌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形式上与虚拟表、演舞台空间自由运用的传统手法不,同虚实结。合02纪世08代《中国戏曲志年·加南卷》编辑部组建,趁许多参河过这两次改革的老艺人还健在,抢救了这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豫剧脸谱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期豫剧长年都在庙会戏楼广场演,出成千上万的人远距离观,看很难看出演员的面部表。情花脸的勾,画可以夸张显现人物个性特,色可以使人看清脸部肌肉纹。路一出戏中出现几位官,员出现众多将,领论起事,来打起仗,来如不化装很难辨认出谁是。谁画上了脸谱就不同了,由于色彩和构图的不同,观众轻而易举就可以辨识了。

戏曲在一个狭小固定的舞台,上去表现无限时空里所发生的事,件无疑是种限,制但戏曲运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产生了独特艺术形,式如装饰趣味浓厚舞台帐幔,的的有象征意味具一桌二椅,拟的舞蹈表演,虚美艳丽的戏装,华彩缤纷的脸谱,五多么协和完美!啊而脸谱这种独特化,妆在脸谱爱好者的手中又变成了一种游离于戏曲之外的观赏品,并开拓出另一片园地。

豫剧脸谱的创作依据

什么人画什么脸是要有根据的,绝不可信手胡来。历史名人有文献记载的、古典名著奇传故事有所演义的、书场艺人形象描述的,其长相特征早已为观众熟悉认可,戏曲演出就得依此而化妆。不管早期豫剧脸谱多么简单粗草,也不管后来演进得如何华美醒目,都不能与传说中的人物相违。例如包拯为黑脸,额头上有月牙痕,不管过去所画的是小半月还是大半月,月牙朝左或朝右,上弦月或下弦月,以至于发展到现在那种变形的镰刀式挑尖曲线月牙儿,内缘还加勾了一条红线,但这个月牙痕是绝对不能去掉的,就连那种不戴髯口而粘胡子的新编历史剧、电视、电影中也都要在额头上表现出个月牙痕迹的。现在演员认为一黑到底的脸谱太缺少变化了,于是揉进去了些红色,但整体看上去仍是黑脸。包公戏的剧目众多,年龄的跨度也大。小包公的黑脸要嫩些,底色中多调些棕色,白眉也不必愁成两个大疙瘩。而老包公在眼袋处加一些白色皱纹,鼻窝处涂成白色以协调白满髯口。这些改动更加合理,丰富了原来的形象。传说关羽为红脸丹凤眼卧蚕眉,根据剧情的不同,画得庄严些、威武些、傲气些、神圣些都可以。

传说中某人面部与常人有不同之处的,创作这个脸谱的艺人就会特别注意,因为这正是此人的特别标志。如传说司马师眼角有疾,长年流脓不止,那么演员就抓住这点画个有眼漏的脸谱,而且在表演上也多了挤眼擦眼的动作。在神话剧里,这种特殊长相的角色就太多了,如二郎神、马王爷都长有三只眼,杨任眼中长手手中长眼(杨任被殷纣王挖了双眼后,只能用手摸去感受。于是传说中就把这以手代眼说成手中长眼,到戏曲中便出现了眼中长手、手中长眼的脸谱了。),这些特征脸谱就必须画进去。此外,再加上该角色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格、身份、地位等,便可组合成一个脸谱了。

如果剧中人物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被描写,那么艺人就会从其他方面去寻求他的特色而形象化地画入脸谱之中。

首先考虑的是性格。例如张飞,关于长相,书中只提到他长得黑,可关于他的脾气性格,却描写得很生动。他豪放直率,粗中有细,于是艺人便给他勾画个聪明的脑门,画个喜笑眉开的眼窝,画个笑口常开的嘴鼻窝。也有艺人根据他脾气火暴、伶俐敏捷的特点,再与他名字中“飞 字相结合,在脸谱上设计了个蝴蝶的形象。

将人物的命运影射在脸谱的勾绘中,也是艺人们设计构思的一种方法。例如赵匡胤有九五之尊的帝王命,于是就在他的眉眼间勾画了龙纹和太阳的图形。而败走乌江的项羽,虽说一生轰轰烈烈,却落个悲哀的下场,在剧中表现了他的哀愁无奈,因此他的脸谱就是一幅失落的哀相。

把剧中人物的特长画在脸谱之中,也为数不少。如孟良善放火,就在他额头上画上火葫芦,双眉也画成火葫芦形。典韦善使双戟,窦尔墩善使虎头钩,徐宁善使枪,于是这些兵器的图案,便出现在脸谱的勾绘之中。

职业或特异功能,也可在脸谱中显现。如神话剧里的财神,脸上画元宝金钱;火神画火苗;魁星则画北斗星和彩虹双眉;黑大寿能日断阳夜断阴,于是便画个一半白一半黑的对开脸谱,还戴了个黑白分明的髯口;诸葛亮选定姜维为接班人,是看中他知兵法懂战略,所以就在他的脸谱中画了个太极图。

观众看到某个角色的脸谱,就可以产生某种意会或联想,颇不辜负演员的用意。如娄阿鼠的鼻子上画只老鼠,可使人想到他是个黑夜行窃的盗贼;殷纣王画个双匕首眉,意为他杀人不眨眼;杨广额头上画蜘蛛表示他心肠毒辣。

匪徒贼寇脸上往往有刀枪伤疤,更甚者嘴歪眼斜,这种破了相的伤残之脸,就被画成极不对称的斜破脸。如独眼龙画个鞋子踩在脸上的脸谱;李七右额左颊都留有疤痕;侯申、于亮等人的脸谱,眉眼口鼻都移了位。

艺人还把人物绰号画入脸谱之中,这已流传了多代。如一枝桃谢虎,就画一枝桃在额头上;酒迷瞪张玉科,印堂处画白酒坛,鼻尖画红酒糟鼻。

由演员装扮禽兽精灵,其脸谱自然就会与所扮演的动物相似了,如孙悟空画猴脸,猪八戒画猪脸,鹤童要画尖嘴丹顶,鹿童脸上画梅花形斑点,虾兵蟹将龟丞相都要画个象形的脸谱,就连花旦扮演的蚌精,脸上也要画成对称的贝壳模样,沿着双鬓画上几颗珍珠。

遗传因素也是艺人画脸谱不会放过的依据,子像父相,在豫剧脸谱中有关羽之子关兴仍画红脸;张飞之子张苞仍画笑三窝的谱式;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脸谱勾画均参照父相。

历史上名气不太大的人物,演员画脸会参考已有定谱的名人,根据其姓氏、脾气、身份、资历、声望、年龄等等诸多因素寻觅近似者加以改画,或加或减,简繁不定,但绝不能太像,有些渐成定谱并流传承袭了下来。

豫剧脸谱的设色构图

早期豫剧脸谱仅有黑白红三色,在勾脸实践中又发现了可以调配灰色、粉红色及深红色,随后又添加了蓝、绿、黄,又加入了金、银,使得脸谱可以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任意地搭配色彩。通过长年实践,逐步行成了关于脸谱设色的象征意义,大致统一,但个别有异,甚至矛盾,还需要和脸谱整体构图以及演员的表演、服饰等结合起来,方能显现出角色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来。

红色象征忠义、信诚。(红脸大汉)

白色象征阴鸷、奸诈。(或指细皮嫩肉)

黄色表示干练、直率、暴躁。(或指蜡肤病秧)

黑色表示憨直、勇敢。(铁面无私)

蓝色象征妖邪、盗匪。(或喻青涩愣头)

绿色象征草莽、英豪。(或喻妒嫉得眼珠发绿)

紫色象征忠谨、严肃。(或喻榆木疙瘩般倔强)

灰色象征阴险、少年。(或指玉脂冰肤)

粉红表示忠臣、老将。(富贵慈祥)

赭色表示酒徒、倭番。(混圆康健)

金色象征神圣、佛道。(满面金光)

银色象征灵怪、巫仙。(邪气寒)

豫剧脸谱的设色勾画,由于长期受跑高台、在广场演出的影响,形成了明快、干脆、色块对比强烈、线条简洁顺畅的特点,很少用复色过渡以及细软弯曲多变的线条,这样的远观效果较好。近期由于拍电影和电视片的需要,在生旦化妆都适当减轻浓度的情况下,净丑及彩旦女花脸的脸谱勾画上也作了相应的变化,在黑线的边缘添加了灰色的细线加以过渡调和。油粉和油彩在强光多光源的照射下,产生晃镜及出现方位光闪点的情况,因而也出现了干粉定妆的一些措施(底色涂好后先定妆,再用油彩加勾眉眼,在基本不闪光的底子上,又出现油光闪亮的局部,既避免了满脸鲜亮,也不失油彩脸谱的特色),在特写镜头面前感到柔和和谐。关羽的脸谱用胭脂定妆后再勾黑线条,豫剧称这种方法为扑绒。由于观赏效果好,也多使用于舞台演出中。

豫剧脸谱的特技表演

豫剧脸谱是为豫剧表演服务的,不同于工艺美术脸谱,也不同于绘画趣味颇浓的绘画脸谱,具有实用性,易操作。有许多豫剧脸谱的勾画,均与演员眉眼口鼻以及面部肌肉动作相结合,表演者轻微的面部表情,亦可牵扯脸谱线条的变化,从而明确地显现角色情绪的变化。如丑角的核眼、四棱眼、耷拉眼、八字胡等的跳动幅度很大,夸张了演员的面部表情。再如王彦章额头上画的蛤蟆,通过演员抬头纹的动作,可以表演蛤蟆的跳动。同样钟馗额头上的蝙蝠、杨任额上的双手双眼,都能产生伸展张合的动作。蛇妖的蛇头,画在演员的嘴唇上,演员通过对口与舌尖的特殊练习,可以表现蛇口吐芯的可怕动作。双头蛇的双头,分别画在两只眼上,演员眼睛的睁闭,可以使脸谱中的两头蛇张嘴闭嘴,两眼的分别睁闭,使双头蛇的双头出现一张一合的不同步运动。同样将螃蟹或虾米的前夹子画在眼上,可以表演蟹钳虾钳的张合动作。蛤蟆精的脸谱,将嘴眼、气囊、前后腿爪分别画在鼻尖、双颊、眼、左右嘴角和双额上,演员的面部活动起来,可以表现蛙精收鼓气囊、四肢活动的形象来。这些都被观众们称为活花脸。演出中导演还会有意安排活花脸特技的表演时间,配上器乐鼓点,让观众欣赏。

与脸谱造形有关的还有耍牙、戴眼泡、加耳罩、顶脑壳、半假面、吹火花喷火等。相传方相氏帅众殴疫驱魔消灾前,要作玄衣朱裳,黄金四目,蒙熊皮等装扮。这种作法仪式在豫剧中亦有明确的表演。在赵公明受邀下山破阵时,他每步入一个法阵程序时,便要在原有较简单的脸谱上加画些线条和色彩,经过数次添加,最终变成非常繁杂华丽的脸谱,而且还戴上了铜眼泡,双目凸出在外,金光四射,如同三星堆出土的筒柱形眼睛的青铜面具似的造型,口中还伸出了獠牙上下里外滚翻地变化朝向,十分恐怖。艺人在耍一对獠牙时,说唱还清晰,耍两对獠牙时还能说话道白,耍三对獠牙时还能哼哈,耍四对獠牙时就不出声了,只发出四对獠牙在口中受舌头操纵时互相碰撞磨擦的声音。四对獠牙从口中伸出,或两上两下,尖朝里尖朝外地滚动变化着造型。本来古代巫觋、方相氏、大祝这些与天神、鬼怪沟通的人物,还真得有些比常人更高超的能耐,才能驱魔降妖。所以口中吐火,口中吹火花喷火,眼上戴铜眼泡。还有马王爷、火神,火光照映着发亮的金眼珠子,神秘的气氛便油然而生。

古代将军临阵戴假面的事情,在豫剧中也有表现。相传狄青的师傅,传授徒弟打仗时变脸恐吓敌人。除去神话色彩,实际上就是在身上藏上几副假面,阵前突然戴上。豫剧《烈火旗》中的狄青,就有当场转身戴金色面具的表演。《罗章跪楼》中的海罗天,一出戏换了三次假面,用来遮掩自己吓唬敌人。

封神戏中,当殷郊变化作三头六臂时,有在脸谱中画三面或多面的构图,也有将两个小假面罩放在双耳前的表现方法,远远看去好像脖子上长出三个头来的样子。孙悟空的脸谱也加耳罩,罩上有一对毛茸茸的圆耳朵。

申公豹同姜子牙打赌割头换相,当南极仙翁的仙鹤将其头颅叼走后归还迟慢,慌得他把头给装了个面朝后,豫剧对此有多种表现。如面部用髯口遮挡,脑后戴个假面。可假面脸朝后表演不便,于是也有在遮面的髯口上顶个假头的。这种类似帽子的假头叫盖脑或扣脑,也有叫兽头盔的,多用于扮演兽类的演员头上。可演员总觉着在髯口遮面的情况下演唱不舒适,就索性在额头上画个头脸,而眼下涂成个花脖子,嘴角拉长画成一条刀口流血的样子。

兽头盔当帽子戴头上,脸在兽头下成了多余,于是就把兽头盔下移,变作半截子假面,与演员的眼鼻口衔接在一起画个脸谱,如猪八戒、牛魔王、狮子精、白象精等。而龙王、鹿童、哮天犬把眉眼鼻口均画成脸谱,头顶龙角、鹿角、狗耳等附加物来表现。《目连戏》以及表现阎罗殿小鬼等,也有多样不同的化妆方法:牛头马面就戴假头罩;黑白无常戴尖尖高帽,口中垂下长长的红舌头;小鬼则揉涂勾画杂色脸,头戴七彩假发、乱发来装扮。

根据剧情的需要,豫剧变脸也有多种表现方法,如情急骤变与妖怪变化种种。

剧中人情急变脸是豫剧中常有的事儿:《华容道》中的曹操,一转身低头变成个火烧须眉的样子;《宇宙峰》中的赵花芝一转身抓破了前额,马上出现了三道血痕;《四姐下凡》的县

官吓得钻到桌底下,再拉出来时脸色变化铁青;《胭脂》夜审中的毛大做贼心虚,抓挠了个黑手黑脸;《打棍出箱》里的范仲禹伸手一吹气,在本来油光满面的脸上,刹那间扑上了一层银粉;《作文章》中的傻公子摔了一跤,起来时用手揉了揉,马上就长出个大血泡;《十八扯》中的老丑拍了拍头,小辫子便竖了起来,辫梢上还喷火花;《打面缸》里的三位官吏被揪出时,脸上扑了层黑粉灰粉白粉;《刀劈杨藩》中的樊梨花,在劈藩前将眉间藏好的凡士林向上一推,立时额头就油光发亮,表示下定决心;《吴汉杀妻》中的吴汉,杀妻后的几个转身亮相时,脸上揉凡士林表示冒油,表示吓出了一身冷汗;《祭灯》中的诸葛亮满脸憔悴,当祭灯有望时,一转脸满面红润精神焕发,但当魏延闯入时,一转脸惊吓得面目青黄;《活捉三郎》中的三郎,在阴风缠身的旋转中,由生角脸变成了青灰脸,在桌子上下翻滚时,青灰脸又变成了瓦灰脸,而最后随着冤鬼的引导,高跳与矮步互换的步法中,又突然变作满面白粉,一点血色都没有了。

以上各种的情急变脸,大多把油彩事先藏在眉中或鬓角处,需变脸时用手指一擦一揉一抹即成;干粉之类的藏在袖口内或桌子下边,用时将粉包打开对着一吹一扑,粉就贴到或粘到原本有油的脸上去了。

豫剧神话剧的变脸运用,可增强神奇的色彩。《闹天宫》中的杨戬,出场时是两只眼,用脚一踢在印堂处贴上了另一只竖眼。《刘二愣卖烧饼》中的狐狸精和白眼狼,出场时为狐形狼形,而一转身则变作靓女少男,其手法为着双面衣,背面为穗状的仿兽衣,正面为生旦状,云肩背面将头脸包住,露出狐的耳眼口鼻,当云肩和衣服快速翻转下垂后,就变成生旦的样子了。在戏剧进行中,需要快速作狐狼脸与人脸的变化,则用半假面挡住头饰的方法。《封神榜》中的狐仙变苏妲己,《画皮》中魔鬼变美女,均采用此种手法。《烧秦桧》中土地和判官将秦桧夫妇引到地狱,小鬼小判对奸贼夫妇恐吓,采用了软假面扯线的变脸方法,一转身青面獠牙,一转身血盆大口,再一转身白色骷髅,再一晃头变为绿脸夜叉,再加上灯光火彩的配合,效果甚佳。

豫剧早年跑高台唱庙会戏,往往遇到几个班社唱对台戏的情形,戏班为了战胜对手,便想出了千奇百怪的法子,于是彩头切末、火彩、血彩的表演便应运而生,并轰动一时。目连戏中也有许多技巧高超的真枪真刀表演和与彩头切末相结合的惊险表演,其中与脸谱变化有关的有挖眼、割舌、砍头、喷血,脸上插剪刀,头上扎匕首,脖子夹砍刀,眼珠喷水等恐怖表演。

豫剧的行当演化

从宋杂剧砖雕和壁画上看,已有了生旦净丑行当的出现。然而早年的豫剧,除靠山讴的生角是用大本腔真声演唱之外,其他的生角演员,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二本腔演唱,也称作夹板音。再加上当时旦角也多系男演员扮演,亦用假声进行演唱,行成了男女角色同弦同腔同调的局面,而生角与净角的发音方法并无太大的区别,所以在男角色当中便出现了红脸和黑脸的称谓:生行里大凡唱功或做派有些大动静的人物,就被称为红脸,而演唱红脸的演员,许多人也能演唱黑脸戏,于是便又被称为黑红绞。由于这种原因,许多被现在眼光认为应当归属于生行的角色,在早年的豫剧中则被归入了红脸,往往一出戏会出现许多个红脸,如《反阳河》剧中,一炮崩出五个红脸。在当时的演出中,随着鼓点的节奏,有时会加入三眼铳和放窝炮的音响效果(将几个大鞭炮放入桶中点燃爆炸后发出瓮声。),以便增强气氛,所以也有在戏单上干脆就写上《一炮崩出五红脸》,以此来当剧名了。这时远距离的观众便不能用脸谱来分清角色,而必须通过服装蟒靠不同的颜色来分辨谁是谁了。因此过去豫剧生行角色也都出现了画花脸的情形,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豫剧生行与净行已分道扬镳,但在脸谱中,生行的赵匡胤、常太谷及封神列国中有的人物仍勾红脸。

在原小生脸的基础上勾画线条与色块,是豫剧花脸的一大特色,它丰富了脸谱类型,也极大地突出了角色的性格特色。过去豫剧女花脸的脸谱颇多,但由于上世纪30 年代以后,女演员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女演员,总爱把自己妆扮得漂亮一些,不愿在脸上涂画花脸或添加勾花,现在除一些彩旦、玩笑旦、媒婆、巫婆等还勾画花脸外,其他女角已多不勾画花脸了。

某些生行或二花脸行富于诙谐的角色被丑行演员扮演时,往往就画成了三花脸:如圣人孔子在《绝粮》中就画成了白鼻子;封神戏中的殷纣王、列国的毛贲、养由基也都曾有丑扮;《洛阳桥》耶律寿,被名丑演出成功后广为流传;像程咬金这样的人物本应有定谱,但豫剧可就复杂了,时而丑扮,时而二花脸,《麒麟山》则扮成了老生;《后楚国》本是出政治大悲剧,而伍员大哥惧内的表演喧宾夺主,成了官丑与彩旦的拿手好戏了。再如《韩信拜帅》,沙河调演出时戴黑髯口,豫西调则扮成小生,而祥符调在此剧中还有变脸表演。

上世纪30 年代后,各豫剧大班社、剧团,都聘请了京剧演员担当武功教师,他们干脆把一些武打戏移植了过来,画上了京剧脸谱。

随着上世纪兴盛起来的、以分场分幕有固定环境为特征的豫剧现代戏的影响扩大,一批新编历史剧也出现了不挂髯口而粘胡子和不穿传统戏服而定制无水袖紧身服饰来追求历史真实的扮相。如《李闯王》、《太平天国》、《石达开》、《武则天》等,这些戏是不勾花脸的,而用揉脸、塑形等手段刻画角色的面部特征。因这类戏不适合上山下乡的演出需要,也促成了一些以传统表演方法演出的新编历史剧。目前随着剧团演出任务规模环境的改变,新编历史剧的新脸谱,已不再被移植而广为流传,即使有一些好的创作,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了。

关 朋

二○○九年五月二十三日

书籍简介

豫剧系梆子系统重要剧种,豫剧脸谱特点鲜明,体系完整,是中华戏曲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过去对于豫剧脸谱资料重视不足,其保存状况堪忧。随着时代的变迁,豫剧已逐步走向衰落,脸谱的绘制者也硕果仅存,后继乏人。抢救并保存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豫剧历代故事戏脸谱》是豫剧脸谱首次系统整理出版,填补了空白。本书约2万字,收录脸谱1100余幅。作者为河南省豫剧院舞台美术设计、河南省舞台美术学会秘书长关朋。除舞台通用脸谱外,还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收集的多位前辈艺人的作品,弥足珍贵。书稿系豫剧脸谱集大成之作,所收录剧目,凡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殆无缺漏;所收录脸谱,按历史朝代排序,并逐一考订角色、剧名。

热点脸谱

版权所有:2015梨园精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资源库